很多小伙伴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说自己基础不太好,想了解下「从零开始」备考公务员该怎么办。西瓜通过交流发现,大家最需要的应该是「看得懂、有
很多小伙伴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说自己基础不太好,想了解下「从零开始」备考公务员该怎么办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西瓜通过交流发现,大家最需要的应该是「看得懂、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」,不仅仅是知道大致的备考计划,更想知道怎么才能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,真正达成「上岸」的目标。
大家的这种想法非常积极也非常好。西瓜自己也进行了思考,发现之前推送中重视「题目分析」的内容较多,对于「零基础」的小伙伴来说并不是很友好。
因此,西瓜在这里开一个专门的系列,从宏观的角度来全面分析公考笔试的情况,之前的备考系列就暂时先不更新了。这一系列可以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公考的本质,帮助「零基础」小伙伴快速提升。
这里的第一篇强调「认识公考本质」尤其是「百里挑一」的艰难性(在3%之外,毫无意义),共分为4个部分:
一、公考作为选拔考试的特殊性二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介三、申论简介四、近年题目的「反套路、反机构」思路
全文字数较多,希望各位小伙伴耐心看完。
一、公考作为选拔考试的特殊性
「零基础」必须认识到公考的残酷性,这样备考时才能严格要求自己。
公考是「选拔考试」,本质是类似「零和博弈」的游戏——赢者通吃。
统计显示公考的「报考录取比」大约在1∶60左右。排除一些过于偏远、冷门的职位,可大致认为值得报考的岗位至少是「百里挑一」的水平。
为方便大家理解,可直接将「报考录取比」简化为一个模型,即:
每次公考都有100人报名,3人进面试,录取1人
在这一前提下,成为这100人中的前50名、前30名甚至前10名的结果都一样——落榜。
想要成功上岸,就一定要力争第1,至少进前3(有面试机会),在前3%之外,毫无意义。
对于(非顶尖名校、顶尖专业)的考研和英语考级来说,能够在考生中进入前10%,已经很出色了;但对于公考来说,前10%远远不够,必须力争前3%甚至1%。
正因如此,公考的备考是不能骗自己的。
如果一个人公考也随波逐流,别人报班我报班,别人刷题我刷题,浑浑噩噩,没有自己的想法,那最好情况也就是在一个竞争不够激烈的岗位上混进面试,面对稍好点的岗位,是毫无优势的。
二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省流版:(上岸级考生)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完绝大部分题目,并保证不同难度的题目都尽量有较高正确率,简单题基本做对,中等难度题大部分做对,难题正确率较高。
想要上岸,行政职业能力测验(简称行测)的能力就要达到上述要求。用百分比数据统计的话,是这样的:
数量关系题目完成率≥50%其他板块题目完成率≥90%
统计正确率≥60%的题目,正确率≥90%统计正确率30%~60%的题目,正确率≥70%统计正确率<30%的题目,正确率≥50%
行测的解题时间往往不够,因此想考高分的话,题目必须尽量做完。
在这一前提下,「数量关系」成为优先放弃的对象。
如果参加公考的小伙伴是零基础,那更要明白这一点——「数量关系」题目绝对难度最高、解题耗时最长,推荐放在最后做,实在解不出来可以直接纯蒙。
其他板块的话尽量要做出来,个别情况下有一两道难题可以放弃,但「资料分析」必须100%解出。
「零基础」备考时,各板块都有几个关键词,接下来会详细解析。这里先简单展开下:
(1)「常识判断」——积累、追问、推理
积累:「常识判断」的日常积累极为重要,效果比突击背知识点要好很多。举例来说,每年的「中央一号文件」都和「三农」有关,如果把它们对比学习,则会很轻松找到重点并记住关键数据和政府重点关注的内容,但如果单纯突击背相关知识点,就很容易因为数量多、杂而记不牢。
追问:「常识判断」会考查很多大家看似熟悉,却不知道具体含义的知识点,如果「一知半解」就很容易做错,因此要学会「追问」知识点,将其彻底掌握。代表例子就是「供给侧、需求侧改革」,基本上重要会议次次提,公考真题年年考,百度一下5分钟解决的事,就是有很多考生做不对。
推理:「常识判断」经常会串联不同板块的知识点。比如把文学、历史和气象串联;把古代诗词和建筑、物理串联;把科技和名人名言串联等。有的知识点较为冷门,但如果结合具体环境进行推理,则难度会大幅降低。某种程度上来说,「推理」用的好不好决定了考生的最后得分。
(2)「言语理解与表达」——快、准、狠
快:「言语理解与表达」是难度最低的板块,做题速度必须足够快,否则「判断推理」「资料分析」两个板块很可能做不完。
准:因为该板块难度低,所以做题正确率要足够高,80%正确率是基本要求,最好到90%以上。为了达到这一水平,必须优先锻炼「概括全文大意,找到关键表述」的能力。
狠:在「二选一」时果断出手且正确率很高。所有「言语理解与表达」的难题基本都是「二选一」型,即「4个选项能轻松排除两个,另外两个难以抉择」。当你能够有一套成熟的理论解决这个难题时,就说明「言语理解与表达」板块的实力已经很不错了。
(3)「数量关系」——分类、归纳、放弃
分类:想要上岸的话,单纯刷「数量关系」远远不够,必须学会分类。分类的目的是看「数量关系」时一眼判定题目具体分类和大致解题思路,并想到类似的题目,最好做到短时间内判断其是否为难题。
归纳:在平时练习时,把所有做过的「数量关系」题都刻在自己脑海中,将类似的题目、类似的解析思路甚至类似的陷阱都归纳一遍,可以帮助自己越做实力越强,而且不容易感到枯燥。
(4)「判断推理」——规律,突破,训练
规律:「判断推理」的所有板块都特别注重「规律」,比如「图形推理」的「7点逐排法」,就是在总结了多年的公考真题后提炼出来的,用这种思路去做「图形推理」就特别舒服,绝大部分题能迅速解出。
突破:「判断推理」的难题特别讲究「突破口」,无论是「图形推理」中图形的特点,「定义判断」中定义关键词的表述,「类比推理」中的交叉关系和从属关系,「逻辑判断」中加强削弱的逻辑等,都需要通过「找到突破口」快速解题。
训练:「判断推理」小板块最多,题型类别也最多,总共加起来的训练量最大。这个板块如果练得少,除非是高中学习成绩特别好或者特别有天赋,否则就一定考不好。
(5)「资料分析」——枯燥、速算、简化
枯燥:「资料分析」就是纯粹分析数据,方法是固定的,速算技巧也就那么几种,没有任何取巧的方法。只有认识到资料分析的「枯燥」本质,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,提得了水平。
速算:「资料分析」至少95%的题目都不需要硬算,而是有各种不同的速算技巧,核心思路是「取整求约(尽量取整数或整十、百等数,求一个大约的值)」,最常见方法是「乘法反推(乘法比除法简单,通过反推可以减少很多笔算的步骤)」。
简化:解题思路要简化,速算过程要简化,从「读题」到「找到具体计算式」的步骤也要简化,千万别背什么「基期现期增长率公式」,这纯粹是给自己提高考试难度。
三、申论
一个考生想要上岸,其申论的能力要求应当是:
能够快速、准确解读给定资料,找到资料重点并有条理归纳、针对性分析问题,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应用文,在高考作文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活、党政常识和对热门问题的深刻认识写出优秀的大作文。
根据申论题目,理论上可分为「归纳概括」「对策建议」「综合分析」「应用文」「大作文」5个板块,实际上用「3种能力」来概括更合适,这3种能力分别是「给定资料的解读能力」「小题的审题与字数把握能力」「大题的全面能力」。
(1)给定资料的解读——精准、简明
想要「零基础」学好申论,最重要的不是做题,而是先学会解读「给定资料」,尤其是学会把1500字左右的「给定资料」精准压缩到300字左右(保留所有要点),使其变得简明,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解题。
(2)小题(「归纳概括」「对策建议」「综合分析」)——审题、字数把握
申论中的「小题」相对难度较低,即使「零基础」也能得到不低的分数,因此大家的学习重点一定是「尽量得高分」。因此学会准确「审题」,并把握好字数(比如题目要求300字以内,答案脚可以写到280字左右)是最关键的。大家解题时切莫因为追求「面面俱到」而让答案支离破碎,而是要在解题开始就尽量得高分,甚至得满分。
(3)大题(「应用文」「大作文」)——全面
大题对考生的文字能力要求极为全面,包括审题、熟悉所有应用文、准确使用应用文中的格式与称呼、大作文选材要有新意、做到「虎头豹尾猪肚」、文章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、要将党政常识和大作文有机融合。
四、近年题目的「反套路、反机构」思路
在本文结束前提醒大家一下,公考有明确的「反套路」题型,尤其是近几年来出题者水平越来越高,通过「将简单题变难」「将难题的干扰项故意出的『反套路』」等思路,让盲目迷信辅导机构的考生吃了大苦头。